服务热线:0917-3395000急 救:0917-3397120
您现在的位置 : 宝鸡市中心医院  >  新闻动态  > 医院故事  >  在那芳华飞扬的年代
新闻动态

急   救:0917-3397120
总值班:0917-3395999

监察室:(0917)3397485
医务科:(0917)3397489
护理部:(0917)3397482
医技部:(0917)3397127
审计科:(0917)3397475
医保科:(0917)3397894
病案科:(0917)3397541

在那芳华飞扬的年代
宝鸡市中心医院   2018-03-24 08:12:14

     3月3日,我院1971年入院员工组织了一场聚会。当年入院时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24岁,47年后再聚首,每一位都已年过花甲。回首来路,回顾初心,他们对承载了他们共同青春和梦想的老“一康”、对记录了他们汗水和欢笑的新“中心”,有诉说不尽的感慨与感激,有抒发不完的骄傲与自豪。这里,就让我们跟着他们的思绪,去一起走进岁月的记忆吧——

在那芳华飞扬的年代

    1971年这辈子都镌刻在宋宝梅、段正飞、黄上恒、白加宁等90多人心中,成为他们难以忘却的年份。那一年,他们从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身份,走到了一起,走进了“一康”(宝鸡市中心医院)。

    也是在那一年,医院有一半医务人员被下放至陕西最贫困的八个县,正当人员青黄不接之时,他们来了,如雨中伞、雪中炭,受到了医院留守人员热烈欢迎。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编入护训队,接受护理培训。
    “一康”是部队医院转隶而来的医院,一直秉承着军队的优良作风,实行军事化管理。所以,对护训队学员来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感到要求很严。早晨要跑操,晚上要上晚自习,课外和班外要挑沙子、抬石头、担水、挖洞。此外,医院学习氛围相当浓厚,上至带教老师,下至护理学员,大家都在如饥似渴的学。十几个人一个宿舍,一到晚上,从来没有“卧谈会”似的闲扯海聊,而是每个人都在背书、抄笔记。那时,大家比的是学习。
    当时他们受社会影响,认为当护士只要会操作就行。谁想“一康”很重视理论,要求每个学员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护士不只是会打针就可以了,还要深谙解剖学,知道为什么针能在这里打。
    当时解剖的尸体从外面拉过来,一个班50个人一起上解剖课,常常挤不到尸体跟前。怎么办?晚上去看!虽然许多人那会儿还是不到20岁的小姑娘,但求知的欲望让她们克服了内心对尸体的恐慌。有人甚至到凌晨一两点还在解剖室看血管的走形、肌肉的纹理。他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现在还打趣说:刚开始接触尸体时,护训队全体学员几个月里都没人吃肉,看着肉包子都受不了,有严重的一见肉就吐。
    医院还给护训队学员每周安排了见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加深理解。就拿扎针来说,护训队学员为了不辜负患者,就在自己身上试,许多人的手背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理论课上学到人体哪一个系统,医院就安排学员下科室跟着老师去现场学。
    扎实的理论和得天独厚的实习条件,让护训队学员入院一年多后就掌握了不亚于在专业学校三年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他们很快就结业到临床、医技等科室工作了。
    在那个芳华飞扬的岁月,除了学习和工作,医院的生活也给予他们许多乐趣。

    70年代的医院楼廊相连、果树掩映,有着诗意般的栖居和工作环境。从门诊到住院,木质连廊把每一栋小楼相连,环绕院区一圈,让行人免受雪打雨淋。院子里种了许多果树,春季的时候桃花、梨花、樱花次第开放,红的、白的、粉的煞是好看。到了收获季节,下班后约三五好友拎着袋子爬到树上摘果子,那是一天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那时水果比较稀罕,医院统一采摘后每人都能分上二三十斤。
    除了果园,医院还有麦田。在麦子成熟的季节,班外时间就多了一项收麦子的任务。那时候大家也都不觉得苦,争着看谁割得多。医院把收获的粮食给大家发成饭票,自己根本吃不完,常常用来招待同学朋友。医院的伙食在同学朋友中有口皆碑。
    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年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那时候医患关系非常好。患者来住院,家属没地儿住,医务人员能在自己家里腾地方安排住下。患者病好后对医务人员特别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些在逢年过节时会相互走动,像亲戚一样。
    同事之间也非常关照、呵护。科室老同志像姐姐、像兄长,常常把不能回家过节的小同志收留到自己家,平日里做点好吃的,也一准儿带到科室,让大家品尝。

    “一康人淳朴、真实,不争荣誉,人人都像家人,很有人情味。”许多后来离开医院去外地工作的老同志,在聚会时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