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917-3395000急 救:0917-3397120
您现在的位置 : 宝鸡市中心医院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宝鸡日报》5月25日第6版医界视窗《用工匠精神传承医者信仰》
新闻动态

急   救:0917-3397120
总值班:0917-3395999

监察室:(0917)3397485
医务科:(0917)3397489
护理部:(0917)3397482
医技部:(0917)3397127
审计科:(0917)3397475
医保科:(0917)3397894
病案科:(0917)3397541

《宝鸡日报》5月25日第6版医界视窗《用工匠精神传承医者信仰》
宝鸡市中心医院   2017-08-01 15:51:15

——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服务患者工作纪实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我国现代工业者灵巧双手的画面: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遗漏;
    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 X光般精准;
    ……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被这种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震撼。
    其实,“工匠精神”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内涵。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作为修复人体器官、挽救患者生命的“医学工匠”,多年来他们不断潜心钻研医术、优化完善服务水平,用敬业、奉献和执着的“工匠精神”,传承救死扶伤的医者信仰。

用敬业撑起工匠脊梁

    今年“五一”节前夕,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凤玲又获得了一项荣誉称号——“陕西省劳动模范”,这不仅是对她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敬业精神的一种褒奖。

    一提起杨凤玲,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直夸她厉害。 2002年,科室成立不久,原主任突然离职,在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胆识过人的她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管理科室、钻研业务、培养人才……杨凤玲干得风生水起。如今的心血管内科今非昔比,床位增至 90张,病区扩大为两个,医护人员多达 60人,年手术量达 2000余例,成了全市心血管疾病治疗战线上的一支“主力军”。而杨凤玲则凭借过硬的医术,成为宝鸡地区心血管行业的翘楚。
    像杨凤玲这样的行业专家,在市中心医院还有很多。为了让这些高层次人才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医院通过事业留人的方式,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拓展业务发展领域、支持开展高层次临床科研项目、支撑重点专科建设等,让他们的医技水平和人身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高层次人才是医院的中流砥柱,好学上进的中青年才俊也是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如此重要的科室,势必要有一位资历深、年龄大的医生担任主任。其实,也不尽然,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张永利,虽然只有 38岁,参加工作 15年,但能力却很强。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成立短短 3年时间,抢救成功率一路飙升,由最初的 50% -70%,上升到如今的 90.2%。
    像张永利这样好学上进的青年才俊,医院除了给“位子”外,还积极搭建学习平台,让年轻骨干医护人员迅速成长。
    借助与 TEM C合作,派青年骨干赴国外进修学习;建立博士工作室,鼓励青年医生开展科研学术;携手国内知名院校联办在职研究生班,开展继续教育,让年轻医护人员提升学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让大家足不出户学习前沿医学知识;与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区域联盟网络,让医护人员通过远程教学、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医技水平。
    此外,医院还在薪酬分配上,坚持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激发大家的干事激情。
    一个个“金点子”的助推,使得医院涌现了大量人才,仅国家级学会理事、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就有 6人,省级学会理事、副主委、常委 6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多达 18人。这些得力干将人人视院如家,他们用敬业精神撑起了工匠的脊梁。

用奉献彰显工匠品格

    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小洁(化名)因病失学,血液风湿病科志愿者在为她治病的同时,还帮忙联系学校,资助其上学;
    身患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女孩晓娟(化名)到神经外科求医,科室志愿者不但为她切除巨瘤,还主动给她找工作;
    面对一位家庭贫困,长期卧床造成全身大面积压疮的患者,普外科志愿者精心护理,自掏腰包轮流为她买饭;
    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得知一位熊猫血产妇大出血,毫不犹豫主动为其献血;
    ……
    如今,只要提到市中心医院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受其帮助的患者没有不感激的。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奉献精神,给患者带来帮助的同时,彰显了工匠品格。   
    医者都有一颗仁爱之心,为了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医院于 2015年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两年来团队已发展志愿者近千人。他们除了在院内开展志愿服务外,还走出院
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爱心汇聚温暖。
    患者王勇(化名)一年前因脑出血在市中心医院治疗,由于家庭困难,未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就出院了,康复医学科志愿者得知后,利用周末免费上门为他做康复训练,并给其家人进行康复和护理指导。如今,王勇生活已完全能自理了。 
    志愿者们与西山 6个困难家庭的孩子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扶,已坚持了两年。

    陈仓区坪头镇的浩浩(化名)就是其中之一,自从医务科志愿者得知他家庭困难后,这些善良的“爱心爸妈”不但资助浩浩上学,还定期看望他,给他买新衣服和学习用品。前两天,浩浩还被接到了市区,和城里孩子一样吃肯德基、逛公园、看电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长大后和你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医护人员的关爱,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浩浩的心底生根发芽。
    这些只是市中心医院众多志愿服务的一角。两年来,医院的志愿者已累计服务12070小时,参加社会各类志愿活动 20余次,捐助善款 15万余元。
    走上街头义诊宣传、深入乡村医疗扶贫、心系灾区捐衣捐物……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犹如街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把关爱和温暖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用执着诠释工匠情怀

    夜深人静时,护士的身影仍在病房闪动,默默地关怀,给患者带来了温暖;
    患者病重时,病床前护士紧张抢救的双手,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检查身体时,轮椅旁护士嘘寒问暖的话语,犹如淙淙流淌的小溪,驱走了患者心底的阴霾;
    ……
    护士,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工作琐碎,又脏又累,时常还要忍受患者的不解和责备,在市中心医院,就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热爱这份职业,在护士岗位上坚守了二三十年,用执着的精神诠释了工匠情怀和医者仁心的真谛。
    产房产长白晴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意的“白衣天使”。
    1986年从卫校毕业后,白晴成为市中心医院产房的一名助产士,助产可不容易,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许多时候都要根据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产妇和孩子带来伤害。
    去年 11月,一位产妇突发肩难产,孩子头出来了,但肩部却被卡住了,因窒息,孩子的脸越来越青。危急时刻,白晴让一名护士跪在床上不停按压产妇的肚子,自己则负责往出拉孩子,在两人的配合下,孩子最终平安降生,而白晴却因用力过度,在后期签字时,手抖得连字都写不出来。   
    如今, 51岁的白晴早已是产房产长,但她仍然坚持待在助产一线, 31年来,有3000多个“小天使”经她的双手,来到了这个世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会一如既往地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说起助产工作,白晴话语间流露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在市中心医院多达 104人。她们中有的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奉献着自己,有的则让护理工作得以升华,孟宝亲就是其中一位。

    在传统概念里,坐门诊为患者诊治疾病从来都是医生的职责。但作为宝鸡市首个造口治疗师,孟宝亲也坐起了门诊,开设了全市首家造口伤口门诊,为造口伤口患者服务。不仅如此,她还将服务延伸至院外,对一些行走不便、压疮严重的市内患者,上门指导换药。
    如今,孟宝亲带领的造口伤口压疮护理小组已成为市中心医院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心系患者,小护士也有大能量。